图解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阅读画面篇

[复制链接]
查看4054 | 回复2 | 2009-1-27 1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显示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请务必填写正确的邮件地址,否则无法通过验证)

×
请注意,我在这里使用了“阅读”,而不是创作或拍摄。阅读就是欣赏。没用欣赏,是为了暂时回避玩味的意义,集中精力掌握正确的、基本的阅读方法。而创作或拍摄与欣赏而言,不过是一件事物的两个方面:创作是为了提供作品给人欣赏,不懂如何欣赏,怎样创作?所以,几乎任何创作,都是从学习欣赏开始。

我们来看图一。这是一幅拍摄自柬埔寨首都金边的照片,一名警察和几个居民正抬着一辆轻骑摩托离开火灾现场。完成这一叙述的画面,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一组人物结合他们的行为,构成了画面的主体。这是人们拿到照片后首先要读的形象,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非常明确的情节:抬着摩托跑;背景是街道和着了火的建筑。这个明确的背景,毫不含糊地补充了跑的原因,那里有火灾。宏观上看,这是非常利索的一种叙述,只用了两组形象,便圆满地完成了叙述任务。一般而言,我们要求摄影者都能够象这样利索地拍摄,越是干净利索,越容易让人一目了然,不拖泥带水。就象写文章一样,罗里罗索的文章没有人喜欢,而且越罗索,越容易把人搞糊途,最后大大削弱了作品的叙述力度。
利索还不等于丰富。在作为主体的这一组人中,服饰交待了不同的身份:警察和居民;表情和动作交待了紧张、迫切的心情;锁着的摩托交待了他们是抬而不是推的理由,这车并非他们所有……情节在这里被层层细化。就这幅作品而言,主要内容也就如此,但对于优秀的摄影师而言,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更多的细节,并在拍摄时成功地体现到画面上(见其它参考作品)。
实际上,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而这些细节如果没有受到干扰,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围绕着某一主体(中心)形成有序的关系。这种关系中的秩序,导演、摆布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人们强调抓拍或**。另一方面看,生活中的细节并非只能围绕着某一个主体而存在。两种不同的主体之间如果没有什么联系,它们“系统”中的细节也就可能没有什么联系,如果不小心拍摄到一个画面上,就会形成我所说的垃圾,或无关形象的干扰(有意利用的例外)。显然,这些无关形象是我们需要回避的。优秀的摄影师有许多方法来处理杂乱的现场。拿这幅作品来说,摄影师选择了离主体较近的方法(应该是蹲在那里等待,用小广角镜头),利用近大远小的道理和主体尽量充满画面的手段,强化主体情节,遮挡无关形象和多余形象,画面正是因为如此而显得非常利索。较低角度地拍摄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净化画面的方法,天空中的烟火刚好有效地营造了火灾的气氛。
有用细节的显露与画面的净化同样重要。如果该让人看到的细节被遮挡住,或显露得不到位而让人感到很难受,我同样把它称为垃圾。最需要避讳的就是把脸挡住。大多数情况下,脸是交待现场气氛或内心世界最主要的窗口。优秀的摄影师可以在有众多人物出场的情况下,把每一张脸表现到位。其它细节也是一样,例如衣服上的破洞,手上的伤痕,某个微妙的动作,某个有用的物件等等。为了强调,有许多方法可以突出它;为了回避,有许多方法可以避开它,这有专门的系统理论,我们就不罗索了。




图一:
路透社记者Chor Sokunthea 2002年3月12日拍摄自间柬埔寨首都金边的一幅画面,警察和居民正抬着一辆轻骑摩托离开火灾现场。画面处理得干净,利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二:

路透社记者 Kin Cheung 2002年6月23日拍摄自香港国际龙舟赛现场。一组沉了船的运动员在等待救援。画面只拍了水和船,隐藏去所有参照物,既最大限度地精练了画面,又大大突出了最有趣的情节,效果十分突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三:
盖蒂图片社记者Gonald Miralle 2002年9月12日拍摄自美国亚利桑娜州全国橄榄球联盟赛现场。亚利桑那深红队(Arizona Cardinals)队员正在入场,对战圣地亚哥冲锋队(San Diego Chargers)。脚下的喷雾器为队员入场营造气氛。摄影者只拍防护棚下借着烟雾冲入场地的少数几个运动员的身影,主题交待得非常清楚,画面中的战前气氛显得十分浓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四:
美联社记者X.Ray 拍摄自西班牙北部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一次抗议集会。一位示威者举着一个绑着被石油泄漏致死的鸟的十字架走在游行队列中。注意摄影师在强化主体的同时,注重突出人物脸部(表情),以及净化画面的方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五:
美联社记者 Ateve Helber 2003年3月28日摄自美国维及尼亚州海军基地的一个画面。一个飞行员正在与前来欢迎他的女儿紧紧拥抱。摄影者找到一个十分适当的角度,从而使这一行为得到了非常好的呼应,并且利用背景上的飞机清楚地交待出主人公的身份和环境。相似行为的重复出现,可以非常有效地强化作品的感染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六:
路透社记者Beawiharta 2003年9月17日拍摄自印尼首都雅加达的一幅画面。警察将非法居民驱逐出居住区。主体妇女的服饰、表情、行为和随身的物件非常丰富地交待出了她的身份和目的,陪体男子的行为非常重要地补充了被驱逐的情节,背景的居住区则交待出她们将要离开的地方。那片浓烟不论为何出现(说明也没有交待),但它确实非常好地营造了紧张气氛。注意,在这幅画面中是很难找到我说的“垃圾”的,甚至连构图都显得那样完美无缺。
匿名 yujiuxiangyi | 2009-8-25 12: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dark1027 | 2011-9-8 17: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sharing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