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片镜头切换时机与形式的选择

[复制链接]
查看3947 | 回复2 | 2009-1-22 05: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显示高清大图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请务必填写正确的邮件地址,否则无法通过验证)

×
  首先,建议尽可能多用固定镜头,少用甚至不用摇摄和移摄,其原因有关文章已有说明,在此就不赘言。风光中的相对不动的物体,如建筑物、山石等是静止的,观众易于看清,同时风光片只是为了欣赏,不是为了研究,没必要过分细致地交待,所以拍摄时间不宜太长。根据人的视觉特征,这类镜头只需3秒钟就足够了,再长也不要超过4秒钟,否则观众就会失去兴趣。  其次,我们还经常遇到另一种镜头,就是所要拍摄的主体在活动,而客体则是静止的。例如草地是静止的,而牛则是活动的。在这种镜头中,拍摄对象的行为如果是重复的,给出3秒钟时间显得稍短了点儿。然而,由于我们这里使用的仍然是固定镜头,则又必须尽可能遵循固定镜头的原则要求,即时间不能太长。为止,这类镜头最好不要超过5秒。  当然,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使用运动镜头的,而不能为了使用固定镜头而使用固定镜头。有些被摄物在不停地运动,如果用固定镜头则会一闪而过,观众根本无法看清所拍对象。如沼泽地突然飞出的鸟群,仅将镜头固定在起飞的地方,观众可能连飞出的是何物都没看清楚就完了。这时,我们就应使用运动镜头,或摇或移或跟,以便观众适应变化的过程。如先将镜头对准鸟的起飞地,接着鸟起飞,再随鸟拍摄一段时间。这类镜头一般需要7秒左右即可交待清楚。  有时,观众往往希望对风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拍摄人员也需要进行完整的交待,那么我们就需要进行运动拍摄。如连绵起伏的群山,用一个固定镜头就难以完整地表现出连绵不断的特点。这时,我们就可以用一个运动镜头,从一头拍一另一头,所需时间可以根据所拍内容而定。但要注意两点,一是镜头的起幅与落幅要有2-3秒的停顿;二是镜头移动的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容易使观众头晕。相对而言,稍慢一点还是易被观众接受的。  风光片可划分为纯欣赏型和导游型,这两种风光片的镜头切换也略有不同。  欣赏型风光片如果在拍摄时就比较完善,那么即使将来不进行编辑,关掉声音,仅画面部分也是很不错的(编者注:“有声有色”的风光片不是更好吗)。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就要设法使其尽可能达到完善。具体到镜头切换,我主张多进行重叠淡变。  由于摄制机器品牌型号不同,重叠淡变功能各异。常见的情形是:不管原画面中的物体是活动的还是静止的,当被后一画面重叠时,前一画面中的物体都被凝固。对于这种重叠淡变,可以考虑用后一活动画面重叠前一静止画面,如前一画面是大山(静止画面),后一个画面则用瀑布(活动画面)重叠。这样,不但做到了动静结合,而且镜头切换的画面重叠逻辑也很合理。相反,如果前一个画面是飞奔的小鹿,后一个画面是小树,那么,当用后一画面重叠前一画面后,前一画面可能静止在空中,既不符合逻辑,又显得滑稽。如果摄录机的淡变功能可以做到后一画面出现时前一画面仍保持活动状态,那么,可以进行两个活动画面镜头之间的切换。不论怎样,欣赏型风光片中,多运用重叠淡变这种“软切换”,更能表现出一种美感。  所谓导游型风光片,是指先由导游对部分风光和景点做简单介绍,然后将镜头切换到所介绍的景点,接着是一系列的风光画面。对于这种镜头切换,我们认为较好的切换是,拍摄导游的镜头与其所介绍的第一个画面之间镜头切换用直接切换,既所谓“硬切换”,而不需要淡变。因为看到导游的介绍后,观众的第一个愿望是能迅速看到其所介绍的内容,如果采用重叠淡变的“软切换”,则显得画蛇添足。  需要说明的是,导游型风光片中的导游介绍,不过是点睛之笔,切不可每一个画面都出现导游,也不需要其过多的介绍。否则,会给观众以时间上的紧迫感。  另外,考虑到两个镜头之间的“软切换”重叠时间大约在1秒左右,因而第一部分所讲的切换时间可以相应延长1秒。
aifuqi365 | 2014-2-10 0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不错,楼主辛苦了
李力李力 | 2015-3-10 22: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专业学习了

本版积分规则